两个孩子已经等不及了,眼睛直盯着桌上的菜肴。
鸡鸭鹅、猪牛羊,绿的、白的、红的、黄的,什么都有。
朱见济在王府也没见过这么多好吃的。
这些主菜他们当然不能动,朱见济带着朱见深,很快就跑到点心台。
看着各种点心,两个小家伙不约而同地舔了舔嘴唇,接着朱见济用肩膀轻轻撞了朱见深几下。
朱见深立刻明白,抬头问朱祁钰:“叔叔,我饿了,能吃一点点吗?就一点点!”
他用拇指和食指靠在一起,一点缝隙都不留,觉得自己这样更有说服力。
“不能多吃,吃点咸梅饴糖,算是开胃。”
朱祁钰当然知道是谁在背后捣鬼,随手拿了两颗糖,先堵住两个小家伙的嘴再说。
问过主厨后,朱祁钰大致看了几道菜,然后带着两个手里各拿着点心的小孩离开了。
年夜饭,是一家人要坐在一起吃的。
朱祁钰回到大厅外面,就听见里面传来说笑的声音。
“可以吃饭了。”
朱祁钰一出现在门口,里面立刻安静下来。
平时膳厅很少用,因为王府人不多。
但今天,大转盘的餐桌派上了用场。
九个人坐上去,还有不少空位。
一道道菜被婢女端上来,渐渐地摆满了桌子。
所有人都等着朱祁钰先动筷。
看到这情形,朱祁钰干脆利落地夹了一筷子菜,算是拉开了家宴的序幕。
皇家的孩子虽然多,但藩王没有圣旨,连出城都难,更别提进京一起吃团圆饭了。
所以现在,朱祁钰一家也就九口人罢了。
朱祁镇的妾室,如果没有孩子,是不算数的。
而钱皇后虽然没有孩子,但她既是朱祁钰的嫂子,也算是一家人。
孙太后看着满桌色香味俱全的饭菜,味道甚至比皇宫里的御厨还要好。
她心里也明白,宫里的御厨其实也有朱祁钰的人,但王府这边总是在尝试新花样,而皇宫里的御厨却没什么机会学新菜,菜单一成不变,时间久了自然就腻了。
这次朱祁钰破天荒地让人上了酒,给大人每人倒了一杯,小孩则喝果汁。
“来,为新年干杯。”
朱祁钰举起杯子,没那么多文雅的话,直接说道。
大家也纷纷举杯,但桌子太大,杯子碰不到一块。
大明的酒度数不高,但香醇绵长,入口不辣,男女老少都能喝,只是小孩不适合。
但有果汁在,朱见济和朱见深也能参与进来。
后来,朱见济带着朱见深一个一个敬酒,每个人只喝一小口。
听着孩子们说的吉祥话,几个月来的阴郁心情似乎一下子消散了。
气氛也慢慢热闹起来。
虽然是晚宴,但饭桌早在下午就已经摆好了。
王府不会让孙太后和另外两位贵人留宿,毕竟不合适。朱见深倒是能留下,但也没必要。
所以四个人必须在宫门关闭前回到皇宫。
这么一比,皇宫还真像是一座富丽堂皇的牢笼。
钱氏脸上泛着红晕,端起酒杯敬向朱祁钰,说:“感谢陛下恩典,祝陛下统一天下,天下太平。”
朱祁钰废除了殉葬制度,给了她们一条活路,而且没有找什么奇怪的理由刁难她们,这种气度,确实不是自己原来的丈夫能比的。
如果换作是她原来的丈夫,她实在想不出他会做出什么来。
“夷王妃过奖了。”
朱祁钰举杯回敬,接着说道:“大势所趋,历史不可阻挡,愿全家欢乐。”
“愿全家人快乐。”
孙太后也举起酒杯,大声说。
大家随即一饮而尽。
显然,皇家归皇家,天下归天下。
不管外面怎么说,这天下,终究还是朱家的。
酒过三巡之后,除了孩子们,每个人都很注意自己的饮酒量。
离开时,朱祁钰亲自把孙太后送到王府门口,又分别牵起周氏和钱氏的手,拉着朱见深。
马车上已经准备好了百事大吉盒,这是大明过年时常见的礼物。
坐上车后,朱见深偷偷从怀里掏出不少糖果,分给钱氏和周氏,说:“这是叔叔偷偷给我的。”
钱氏和周氏看到这个样子,也相视一笑。
分岁酒喝得人醉醺醺的,全家人都喜气洋洋地围坐在一起。
大堂外面屋檐下,松枝和杂草被放进盆里烧着,火光映红了周围。
朱见济和其他孩子围着火盆玩耍打闹。
过年期间,下人们还得在府中伺候主人,所以朱祁钰准备了许多“百事大吉盒”,一个个发给仆人们。
孩子们自然也有压岁钱,不过不是银元,而是用红绳串起来的铜钱。
仆人们排着队,在大堂里向朱祁钰说着吉祥话。
京城外的京营里,张三拿着义父送的“百事大吉盒”和红包,和战友们围坐在篝火旁。
京营这天包了饺子,让大家都感受一下过年的气氛。
当兵的人过年就是这样,战友就是亲人。
张三吃着“百事大吉盒”里的干果,他身为神武卫,虽然可以自由进出王府,但也不能违反规矩。
(https://www.mbaoga.cc/47457_47457475/46792067.html)
www.mbaoga.cc。m.mbaoga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