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言说,大明的皇帝就像天神下凡,挥手之间,瓦剌蒙古就烟消云散了。
后来,帖木儿的使者带回了大明的消息,兀鲁伯这才确信,如今大明的火器技术已经达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。
他向西望去,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正在生病,帖木儿打奥斯曼,就像是大人欺负小孩一样轻松。
奥斯曼一直惦记着君士坦丁堡,号称坚不可摧,但那城墙只有两米厚。
兀鲁伯想想都觉得好笑,在帖木儿的记录中,东方的帝国,那些行省重镇的城墙底部有十五到二十米宽,顶部也有五到十米宽。
和这些地方相比,君士坦丁堡算得了什么?
如果拜占廷看到大明的城市,那些所谓的“永不陷落”的城堡,恐怕早就羞愧得坍塌了。
他收回视线,抬头看向天空中闪烁的光点。帖木儿帝国正逐渐衰落,而他却无能为力。
“不要向敌人低头!紧紧握住你们的剑!”
这是帖木儿临终前留下的遗言。他原本希望能成为像成吉思汗那样的英雄,但他的家族并不是成吉思汗的后裔。
为了获得正统的地位,帖木儿通过联姻来稳固自己的权力,在发布的命令和铸造的钱币上都提到了察合台系的可汗名字,模仿蒙古人的传统,还保留着鞭子。
但如果不能向东扩张,帖木儿永远也无法成为成吉思汗。
兀鲁伯察觉到,其他帝国似乎都进入了一段短暂的衰退期,奥斯曼的苏丹生病了,苏丹支持的君士坦丁十一世也只得到了短暂的喘息机会,但罗马早已不复存在,这是注定的结果。
只有大明在东方挥动军队,火炮喷出地狱般的火焰,烧毁了草原上的百姓。
也许,蒙古贵族会再次西征,在大明的压力下,狠狠地打击一次奥斯曼。
兀鲁伯不想再想下去了,比起浩瀚的星空,人类实在太渺小了。
……
拜占廷帝国,首都君士坦丁堡。
虽然穆拉德二世厌倦了战争,但年轻的穆罕默德二世,十二岁就被立为继承人,登基之后, 东征开始了,年幼的穆罕默德二世请求穆拉德二世重新执掌朝政。
随后穆拉德二世重新即位,穆罕默德则回到马尼萨。
所有人都清楚,拜占廷勾结教皇和威尼斯对穆罕默德来说是极大的耻辱,等他继位后一定会清算这一切。
现在,穆拉德病倒了,一旦他去世,穆罕默德一定会对拜占廷动手。
君士坦丁十一世是在穆拉德的支持下登上皇位的,但他很清楚穆罕默德对拜占廷和教廷的仇恨。
拜占廷自称为罗马,而大明称罗马为“大秦”。
从汉朝开始,两国遥遥相对,彼此欣赏,在书信往来中常常互相称赞。
如今,罗马最后的光芒即将被奥斯曼帝国吞噬,君士坦丁十一世只能四处奔走,向西方寻求援助。
他知道,请求帮助毫无意义,没人真的会出手相助。
作为罗马正统的继承者,他决定与君士坦丁堡同生共死。
……
大明辽东地区。
草原上的牛羊被驱赶着往南走。
福余卫的首领火烧赤没想到,自从永乐年间以来,大明又开始对他们下手了。
不过这一次,不是以前那种凶狠的攻击,而是一根慢慢侵蚀他们的毒牙,让他一点点失去活力。
这些不讲情面的明人抢走了他们的牛羊,掳走了他们的女人,把他们的人口关进坚固的城墙里。
但他毫无办法。
明人的盔甲太坚硬,以前能射穿的弓箭,现在已经无法造成伤害。
在火烧赤眼里,那些在草原上飞奔的明军士兵,全都是以前被俘虏的瓦剌人。
在骑兵交战中,他吃了大亏,只能往西边逃,打算投靠蒙古贵族。
刘安接到了从中原送来的支援,说是走海路运来的。
他知道大明已经放开海禁,但没想到海上援助来得这么快。
在开原城,以前的奴隶现在成了大明的百姓,可以卖掉养了数月的牛羊了。
京城对肉食的需求越来越大,大宁镇抚之后,陆路经过集宁,不用担心北方的威胁,而南下沿海,朝廷也开辟了新的商路。
牛羊在这里装船,比陆路运输更快更方便。
双线后勤的保障让刘安信心满满。
福余卫的火烧赤被赶往西方,现在,刘安准备继续北进。
根据锦衣卫的情报,建州和海西野人女真的首领李满住正在严阵以待。
如果说大明对朵颜三卫动手是出其不意,那么对建州女真,对方早就有了准备。
朝廷的要求很简单:投降,放下武器,可以做个富翁;不降的,就杀光。
羁縻政策早已名存实亡,大明不再指望这些反复无常的头目能维持地方安定。
而且相比朵颜三卫,建州女真管辖的地方有锦衣卫查到的铁矿资源,意义完全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