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7章 吊诡的痔疮(2 / 2)

一生勇于任事、锐意改革的张居正,在病痛折磨下,竟也同意了这大胆的治疗方案。

然而,这一刀却成了致命之误。

手术过程中,赵裕虽尽力施为,却未能完全止住创口出血。

术后,张居正元气大伤,持续失血导致面色苍白、精神萎顿。

他强撑病体,在给皇帝的奏疏中自述:“臣自去冬以来,体弱过劳,内伤气血,引发肠胃宿疾。”

为缓解不适,他多服寒凉药剂,却反而重伤脾胃,以致“饮食日减,四肢无力”。

此时的张居正,已是一台运转了太久的精密机器。

十年来,他推行改革如履薄冰,清丈田亩得罪了勋贵,整顿吏役触怒了官僚,“一条鞭法”更是让无数地方势力怀恨在心。

朝中明枪暗箭从未停歇,而他要维持这庞大帝国的运转,每日批阅的公文堆积如山,常常工作至深夜。

长期的极度劳累与精神压力,早已掏空了他的身体。

胃脘疼痛时常发作,肝火亢盛让他性情愈发急躁。

这场失败的手术,如同在已经千疮百孔的堤坝上凿开了最后一个缺口。

病榻上的张居正,仍强打精神处理政务。

但同僚们已看出端倪,这位曾经雷厉风行的首辅,如今连握笔都显得吃力。

他给门生的信中写道:“贱恙实痔疮故也,一向不以示人,兹不得已……遂成痼疾。”

六月初,病情急转直下。

持续的失血与感染,加上原有的脾胃虚弱、肝火亢盛诸症一并爆发。

这位执掌大明江山十年的权臣,在病榻上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。

消息传出,举朝震动。

有人痛哭流涕,如丧考妣;有人暗自庆幸,摩拳擦掌。

而远在工部衙门的苏宁闻讯后,久久伫立窗前。

他想起这位亦师亦敌的首辅,想起他那句“愿以深心奉尘刹,不予自身求利益”的誓言,也想起他对自己既重用又防范的复杂态度。

“元辅,”苏宁轻声自语,“你为大明朝续命十年,可曾想过,自己竟会败在一场小小的痔疮手术上?”

历史的吊诡莫过于此……

一个帝国的命运,有时竟系于如此微末的细节。

张居正的时代,就这样在一个外科手术的意外中,仓促地画上了句号。

……

万历十年的夏天,随着张居正的溘然长逝,笼罩大明王朝近十年的铁腕相权终于落下帷幕。

朝堂之上,暗流骤然汹涌。

万历皇帝几乎未作迟疑,便依照资历与惯例,擢升次辅张四维为内阁首辅。

然而,更引人瞩目的,是另一道任命……

工部尚书苏宁,加东阁大学士,正式入阁参预机务。

这道旨意,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深潭,激起了层层涟漪。

张四维虽为首辅,但谁都清楚,这位在张居正时代谨言慎行的老臣,无论是威望、手段,还是圣眷,都难以与锋芒毕露、根基深厚的苏宁相提并论。

苏宁的入阁,意味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启,也预示着朝局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与博弈。

年轻的万历皇帝,在经历了十年“张先生”的严格管束后,亲政的欲望与长期压抑的逆反心理交织在一起,迅速转化为对张居正身后的清算冲动。

那些曾被张居正打压的言官、失势的勋贵,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,纷纷上疏,弹劾张居正“专权怒纵”、“欺君毒民”,甚至要求“追夺官秩,抄没家产”。

养心殿内,万历翻看着这些奏章,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快意与愤懑的复杂神情。

他看向新晋入阁的苏宁,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:“苏先生,张居正昔日跋扈,欺朕年幼,其门下家奴亦多有不法。如今,是该彻底清算了!”

殿内一时寂静,张四维等人垂首不语,静观其变。

他们都以为,曾受张居正压制的苏宁,必然会顺势添上一把火。

然而,苏宁却出人意料地向前一步,躬身行礼,声音沉稳而清晰:“陛下,臣以为,此事……还需慎重。”

万历眉头一皱,显然有些意外:“哦?先生何出此言?莫非还念及旧情?”

“非是念及旧情,而是为陛下圣名与朝局稳定计。”苏宁抬起头,目光坦然,“元辅执政十年,固有专权之处,然其推行考成、清丈田亩、推行一条鞭法,于国确有大功,此天下共睹。如今人已故去,若陛下骤然行严惩之事,追夺戮辱,恐寒天下臣工之心,亦恐被后世史笔评为……刻薄寡恩。”

他顿了顿,见万历面露沉思,继续恳切道:“再者,清算过甚,势必牵连广众,朝堂必将再起波澜,于新政推行、于边境安定,皆非幸事。臣以为,对元辅,不若依礼安葬,保全其身后名节。至于其家奴不法、门生贪墨者,可按律查处,以正视听。如此,既显陛下宽仁,又可收整肃吏治之效,方为两全之策。”

苏宁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,既承认了张居正的问题,又点明了过度清算的危害,更是将万历的“个人泄愤”引导向了“整肃吏治”的正当朝纲。

他并非要保全张居正的一切,而是要阻止一场可能让朝局失控、让皇帝名声受损的政治风暴。

万历沉默了。

他想起张居正教导他读书理政的日夜,也想起那份令人窒息的严苛。

最终,他挥了挥手,语气缓和了些许:“先生所言,不无道理。此事……容朕再思之。”

一场即将席卷朝野的清算风暴,因苏宁的劝阻而暂缓了脚步。

张四维等人看向苏宁的眼神,多了几分深意。

他们意识到,这位新入阁的同僚,其心思之深沉、格局之开阔,远非简单的党同伐异之辈可比。

苏宁则面色平静。

他阻止万历对张居正清算,既是出于稳定大局的现实考量,也是因为他深知,一个成熟的统治者,不应被个人情绪左右。

苏宁想要引导万历走向的,是一条更理性、也更符合长远利益的帝王之路。

而他自己,则将在这新的权力格局中,寻找推行自己宏大蓝图的最佳时机。

以后自己也会成为大明权臣,可不想自己身后也被清算,所以以己度人必须要保护张居正。

……

(https://www.mbaoga.cc/52_52139/862134194.html)

www.mbaoga.cc。m.mbaoga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