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0章 明升暗降(1 / 2)

万历十一年冬,辽东雪原千里冰封,朔风如刀。

蓟辽总督戚继光按剑立于新筑的望台之上,花白的须发上凝结着冰霜,那双历经沧桑的眼睛却比这辽东的寒冬更加凛冽。

身后猩红的将旗在狂风中猎猎作响,旗面上的“戚”字仿佛浸染着无数敌人的鲜血。

“诸将可知,此番出征与往日有何不同?”老将军的声音穿透风雪,敲打在每一个将领的心头。

参将李如松拱手道:“总督用兵如神,必能大破建州女真。”

戚继光缓缓摇头,目光扫过台下肃立的三万大军……

既有他赖以成名的浙兵火器营,也有熟悉辽东地势的边军铁骑。

“此战不为驱赶,不为惩戒。”他的声音陡然转厉,“凡建州女真部众,负隅顽抗者,格杀勿论!归顺者,迁入关内安置。我要让这片土地,三十年内再无人敢以‘建州’为号!”

众将悚然,这才明白老将军是要行绝户之计。

“苏阁老在京师有言,”戚继光望向南方,仿佛透过漫天风雪看到了那座巍峨的皇城,“女真如野草,春风吹又生。唯有犁庭扫穴,焚其根基,方能永绝后患。”

子时刚过,戚家军的先锋已如鬼魅般悄无声息地摸到了古勒寨外。

这座由王杲之子阿台重建的堡垒,倚山险而建,墙高沟深,被女真人视为不可攻破的天险。

“放!”

随着戚继光一声令下,改良过的虎蹲炮发出震天怒吼。

炮口喷出的火光照亮了半个夜空,坚固的寨墙应声破开一个大洞。

“浙兵铳手,前进!”

训练有素的火铳手立即排成三列,如潮水般向前推进。

第一排跪射,第二排立射,第三排准备,轮番射击的弹幕将试图堵住缺口的守军成片击倒。

“举盾!前进!”辽东铁骑在火枪掩护下发起冲锋。

突然,寨内杀声四起,无数建州精锐从暗处杀出。

为首的阿台赤膊纹身,挥舞长刀,刀光过处,两名明军士兵应声倒地。

“戚继光!你欺人太甚!”阿台目眦欲裂,“建州儿郎,随我杀敌!”

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黑暗中传来一声冷笑:“等的就是你!”

只见戚继光亲率一队鸟铳手出现在侧翼高处,数十支火铳同时喷出火舌。

阿台身中数弹,鲜血从胸口汩汩涌出,他难以置信地低头看着自己的伤口,魁梧的身躯轰然倒地。

“总督神机妙算!”明军士气大振,喊杀声震天动地。

得知古勒寨被破,建州各部在努尔哈赤的号召下集结于浑河岸边,准备与明军决一死战。

黎明时分,浑河两岸战云密布。

戚继光登高望远,见女真联军虽阵型散乱,却个个面露凶光,显然是要拼死一搏。

“列阵!”

老将军一声令下,明军迅速变阵。

前方是装备改良棉甲的长枪兵,枪尖如林,在晨曦中闪着寒光;中间是三排轮射的火铳手,火绳已经点燃,硝烟味开始在空气中弥漫;两翼则是蓄势待发的骑兵。

最引人注目的是军阵后方新式的战车……

这些由苏宁提供图纸、工部秘密打造的战车,既能快速移动,又配备了小型火炮,正是戚继光为辽东战场准备的杀手锏。

“明狗欺人太甚!”努尔哈赤一马当先,“建州的勇士们,随我冲啊!”

建州骑兵如潮水般发起冲锋,却在明军密集的火力下损失惨重。

火铳的轰鸣声中,冲锋的骑兵如割麦般倒下。

突然,努尔哈赤亲率一队重甲骑兵,冒着枪林弹雨突破了明军左翼。

这些重骑兵人马俱甲,寻常火铳难以伤其分毫。

“来得好!”戚继光不惊反笑,拔出佩剑直指前方,“车营,变阵!”

战车迅速移动,车轮在雪地上碾出深深的痕迹,转眼间组成一道移动的城墙。

车上的火炮齐射,震耳欲聋的炮声中,建州重骑兵人仰马翻。

努尔哈赤的战马被炮弹击中,悲鸣着倒地。

这位未来的清太祖被甩落马下,幸得亲兵拼死相救才得以脱身。

“全军突击!”戚继光抓住战机,下达总攻命令。

接下来的三个月,明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建州各部。

与以往不同,这次明军每到一处,必焚毁山寨,填平水井;收缴所有兵器,熔铸为农具;将俘获的部众分批迁往关内;在要地建立永久堡垒,派驻重兵……

站在被焚毁的赫图阿拉城废墟上,戚继光对诸将说道:“三十年前,我在浙闽剿倭时便明白了一个道理:对敌人仁慈,就是对自己残忍。苏阁老说得对,唯有斩草除根,方能永绝后患。这一次,我们要让这片土地记住,大明之威,不容挑衅!”

雪花飘落在老将军的铠甲上,很快就被体温融化。

在他身后,是大明王朝在辽东最坚实的防线,也是建州女真这个名号,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开始。

寒风卷起灰烬,在这片曾经孕育了无数骁勇战士的土地上空盘旋。

而在遥远的京师,内阁值房内的苏宁放下军报,嘴角泛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。

……

万历十一年冬,辽西广宁城。

夜色如墨,李府书房内炭火噼啪作响,映照着几张神色凝重的面孔。

辽西将门的核心人物齐聚于此,为首的正是镇守辽东数十年的老将李成梁。

虽已年过花甲,他眼中锐利的光芒却丝毫未减。

“戚继光这次,是要断我们所有人的生路啊!”参将王勋压低声音,手中的茶盏微微颤抖,“照这个势头,不出半年,建州女真就要从地图上被抹去了。”

千总赵德柱猛地一拍案几:“大帅,朝廷这是要过河拆桥!若是连建州女真都被荡平,还要我们辽西将门做什么?到时候兵权一收,咱们这些人……”

“说得不错。”另一员将领接口道,“谁不知道努尔哈赤是大帅一手扶持起来的?现在戚继光这么一闹,岂不是把大帅这些年的苦心经营全都付之一炬?”

李成梁缓缓转动着手中的青瓷茶杯,茶汤在杯中漾开细密的涟漪。

“这些年来,我们在辽东能有今日的地位,靠的就是朝廷需要我们制衡女真各部。若是这个平衡被打破……”

他没有说下去,但在场众人都感到一阵寒意。

窗外北风呼啸,仿佛预示着辽西将门未来的命运。

“大帅,不能再犹豫了。”王勋倾身向前,声音压得更低,“末将得到消息,戚继光已经上书朝廷,建议在平定建州后,将辽东各卫所将领轮调他处。这是明摆着要对我们下手啊!”

李成梁的手指在杯沿轻轻敲击,良久,终于开口:“辽东这片土地,就像一盘棋。我们与建州,看似对手,实则唇齿相依。戚继光不懂这个道理,那就让他明白明白。”

“是!大帅。”

……

三日后,一队伪装成商队的马车在夜色掩护下悄悄驶出广宁城。

车上装载着建州残部急需的粮食、药材,还有一批精心改造过的兵器……

所有标识都被磨去,箭镞被特意改造成与明军制式不同的形状。

带队的是李成梁的义子李如柏。

这个精干的年轻人深知此行关系重大,每过一个关卡都要亲自打点。

在距离建州残部营地十里外的一处隐秘山谷,李如柏见到了狼狈不堪的努尔哈赤。

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建州首领,此刻甲胄破损,眼中布满血丝,但脊梁依然挺得笔直。

“这是家父的一点心意。”李如柏指着车上的物资,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威严,“戚继光想要将你们赶尽杀绝,但我们辽西将门,愿意给你们一条生路。”

努尔哈赤警惕地扫视着这些物资,目光如鹰隼般锐利:“李总兵想要什么?”

“很简单。”李如柏微微一笑,随手抓起一把粮食,任其从指缝间流下,“活下去,但别太强大。时不时给戚继光制造点麻烦,让他知道,辽东这片土地,离不开我们辽西将门的镇守。”

努尔哈赤沉默片刻,突然冷笑:“好一个养寇自重。李总兵果然深谙权术之道。”

“彼此彼此。”李如柏不以为意,“若不是大帅当年暗中相助,你觉得自己能在古勒寨之战后重整旗鼓吗?现在,不过是延续这份……互利共赢的情谊罢了。”

就在二人交谈之际,远在辽阳的蓟辽总督府内,戚继光正对着地图凝神思索。

连日来前线传来的战报颇为蹊跷:几支明明已经溃散的建州残部,总能奇迹般地得到补给;明军的清剿行动也屡屡扑空,仿佛有人提前走漏了风声。

“督师,有情况。”副将轻声禀报,递上一份密报,“末将查到,最近有几支商队频繁出入建州控制区,他们的通关文书,都盖着辽西各卫的印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