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湿的地面腾起诡异的幽蓝雾气,由黑暗物质构成的触须正扭曲着疯狂挣扎,表面流动的粘稠液体不断腐蚀着周遭的金属残骸。王红丹紧攥战术目镜,指节因用力而发白,身后队员们急促的呼吸声在密闭的头盔里清晰可闻。
"启动三级防护模式!"她沙哑的声音透过通讯器炸响,战术手套迅速扣上腰间的电磁脉冲枪。
"周越开,你带队采集样本,其他人保持环形警戒!"话音未落,离她最近的触须突然暴起,尖端分裂成锯齿状的吸盘,在众人防护服表面擦出刺耳的火花。
周越开将特制采集罐甩给最近的队员,喉结滚动咽下不安:"大家记住,每罐填充量不得超过70%!这些东西在密闭空间里会产生熵变反应!"
他亲自操作磁力钳,小心翼翼地将蠕动的物质切割成小块,幽蓝液体滴落在金属平台上,瞬间腾起腐蚀性白烟。
激光枪的轰鸣在洞穴中回荡,剩余的黑暗物质在高能光束下化作细碎的荧光。当凤凰号冲破大气层时,舷窗外的星空依旧璀璨,可船舱里凝重的气氛几乎凝成实质。
众人一到达“曙光”基地,便迅速地将这些黑暗物质押运到了科研室,准备接下来的分析工作。
生物安全舱内的恒温系统嗡嗡作响,郑博士扶了扶鼻梁上嵌着微型显示屏的钛合金眼镜,镜片反射着量子容器表面流淌的幽蓝冷光。
他身后的科研团队早已各就各位,操作台上的数据流如瀑布般刷新,每个人的白大褂后背都洇着一层薄汗——那些被禁锢在高强度石墨烯容器里的黑暗物质,正像活物般蠕动着,时而化作粘稠的墨汁状,时而凝聚成棱角锋利的几何体,在防辐射玻璃后上演着无声的变形记。
“放大三号样本的分子链成像。”郑博士的声音透过呼吸面罩传来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。
光学显微镜将画面投射到主屏幕上,原本规整的碳基结构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解、重组,无数银灰色的细丝从物质表面刺出,像被惊动的神经突触般疯狂生长、试探,甚至主动缠绕上容器内壁的传感器探头。
他的眼镜突然剧烈震颤起来,那是内置警报系统在响应异常数据——这些物质的熵值正在逆增,完全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。
“郑老!”周越开猛地拍向操作台,指尖因用力而泛白。他面前的扫描图谱上,代表物质活性的红色曲线正以陡峭的角度飙升。
“这不是基因突变的范畴!你看这些同步脉冲——”他调出一组波动图谱,“它们的行为模式有明显的协同性,像是……像是在主动规避我们的观测!”
话音未落,刺耳的警报声撕裂了舱内的寂静,量子容器的安全指数表盘上,绿色指针正疯狂倒转,玻璃表面已浮现出蛛网般的裂痕。
郑博士突然指向容器左侧:“看那里。”
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去。两团核桃大小的黑暗物质正缓缓抬起边缘,无数针尖状的“小脚”从底部探出,带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协调性向彼此靠近。
它们接触的刹那没有发出任何声响,却像两滴墨水滴入清水般迅速交融,过程中迸发的暗能量让周围的空气都泛起了扭曲的涟漪。不过十秒,一个拳头大小的新个体已然成型,它表面的光泽比之前暗淡了数倍,却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压迫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