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64章 米香漫过山海路(1 / 2)

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:米香漫过山海路

示范园的冬雪总带着几分温柔,当第一片雪花落在“金穗1号”大米的展示柜上时,李渊正坐在交流中心的会议室里,看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销售数据——自从上个月“金穗1号”上市以来,订单量每天都在增长,已经从省内拓展到了周边五个省份。桌角放着一杯苏瑶刚泡的大麦茶,热气在玻璃上凝结成水珠,顺着杯壁缓缓滑落,像极了他刚收到第一个省外订单时,苏瑶眼里抑制不住的泪光。

“爸,你看我画的画!”李阳举着一张画纸冲进会议室,鼻尖冻得通红。画纸上用蜡笔涂着金色的稻田,稻田里站着四个小人,最左边的举着镰刀,最右边的抱着一袋大米,中间两个小人手牵着手,旁边歪歪扭扭写着“我们的家”。他身后跟着李悦,小姑娘手里拿着一个热水袋,踮着脚尖递给李渊:“妈说你胃不好,让你捂捂。”

李渊接过热水袋,暖意从掌心蔓延到心底。他放下手中的文件,把两个孩子拉到身边:“画得真好!这个举镰刀的是爸爸,抱大米的是妈妈,中间这两个是你和妹妹,对不对?”

李阳用力点头:“是啊!老师说,我们的大米要卖到很远的地方,我想让买米的人都知道,这是我们一家人一起种出来的。”

正说着,苏瑶推门进来,身上还带着外面的寒气:“别闹你爸了,他还要和上海的经销商开视频会议呢。阳阳悦悦,快去把围巾戴好,张奶奶送了刚蒸的红薯过来,在食堂呢。”

兄妹俩欢呼着跑出去,李渊看着他们的背影,笑着对苏瑶道:“还是你有办法,一提到吃的,他们就跑没影了。”

苏瑶走过来,帮他理了理桌上的文件:“上海的经销商很看重咱们的大米品质,视频会议时记得多讲讲‘金穗1号’的种植过程,还有咱们的有机肥料和智能灌溉系统,这些都是咱们的优势。”

李渊点了点头:“放心吧,我都准备好了。对了,昨天王科长打电话说,省里要评选‘乡村振兴示范项目’,咱们示范园入选了,下个月要去省里领奖。”

“真的?”苏瑶眼中闪过惊喜,“这可是个好消息!我们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认可。”

“是啊,”李渊握住她的手,“这不仅是我们的荣誉,也是所有村民的荣誉。等领完奖,我们就给大家发奖金,再办一场联欢会,好好庆祝一下。”

苏瑶笑着点头:“好啊。不过,现在最重要的是把上海的订单拿下来。上海是大城市,消费市场大,如果能打开上海的市场,对我们‘金穗1号’的推广会有很大的帮助。”

下午三点,视频会议准时开始。上海经销商的负责人是一位姓陈的女士,她看起来四十多岁,气质干练。简单的寒暄过后,陈女士直接进入正题:“李总,苏总,我们对‘金穗1号’大米的品质很认可,但是上海的消费者对大米的口感和品牌知名度要求很高,你们有什么办法能让消费者接受我们的产品吗?”

李渊微微一笑:“陈总,您放心。首先,我们的‘金穗1号’大米是用有机肥料种植的,采用智能灌溉系统,全程不使用农药和化肥,品质有保障。其次,我们可以提供免费试吃活动,让消费者亲自品尝我们的大米,感受它的口感。最后,我们会加大品牌宣传力度,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提高‘金穗1号’的知名度。”

苏瑶补充道:“另外,我们还可以根据上海消费者的口味,调整大米的加工工艺。比如,上海的消费者喜欢吃偏软糯的大米,我们可以适当降低大米的加工精度,让口感更符合他们的需求。”

陈女士点了点头,眼中露出满意的神色:“你们考虑得很周全。我相信,只要我们双方共同努力,一定能打开上海的市场。这样吧,我们先签订一个为期一年的合作协议,首批订购十万斤‘金穗1号’大米,后续根据销售情况再调整订单量。”

“太好了!”李渊和苏瑶异口同声地说。

视频会议结束后,李渊和苏瑶激动地击了个掌。这是“金穗1号”大米首次进入一线城市市场,对他们来说,意义重大。

接下来的几天里,示范园里一片忙碌的景象。工人们加班加点地加工大米,确保按时完成上海的订单;营销部门的员工们忙着策划免费试吃活动和品牌宣传方案;李渊和苏瑶则忙着联系物流企业,确保大米能够及时、安全地运到上海。

李阳和李悦也没有闲着,他们放学后经常去车间帮忙。李阳帮着工人叔叔们打包大米,李悦则帮着给大米包装袋上贴标签。虽然他们做得不是很好,但他们的认真和努力,让大家非常感动。

有一天,李渊和苏瑶带着孩子们去车间查看大米的加工情况。车间里机器轰鸣,空气中弥漫着米香。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,一袋袋包装好的“金穗1号”大米从生产线上下来,整齐地堆放在仓库里。

小主,

“爸爸妈妈,这些大米真的要卖到上海去吗?”李阳指着仓库里的大米,兴奋地问。

李渊点了点头:“是啊,阳阳。这些大米会被运到上海的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,让上海的小朋友也能吃到我们种的大米。”

李悦拉着苏瑶的手,轻声道:“妈妈,我想给上海的小朋友写一封信,告诉他们我们的大米是怎么种出来的,好不好?”

苏瑶蹲下身,抱起李悦,在她的脸上亲了一口:“好啊,悦悦。这是个好主意。我们可以把你的信印在大米包装袋上,让上海的小朋友都能看到。”

李悦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:“太好了!我现在就去写。”

回到家后,李悦立刻拿出纸笔,认真地写了起来。她写道:“上海的小朋友们,你们好!我叫李悦,今年六岁了。我们的大米是在示范园里种出来的,爸爸和妈妈每天都很辛苦地照顾它们。我们的大米很好吃,希望你们能喜欢……”

李渊和苏瑶站在一旁,看着女儿认真的样子,眼中充满了温柔的光芒。他们知道,女儿的信虽然简单,但却充满了童真和真诚,一定能打动上海的小朋友。

几天后,首批十万斤“金穗1号”大米顺利运抵上海。免费试吃活动在上海的各大超市同时举行,吸引了很多消费者前来品尝。大家品尝后,都对“金穗1号”大米的口感赞不绝口,纷纷购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