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章 瓶颈(2 / 2)

正常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,郭小勇只用了四十分钟就把龙飞送达北河村。

北河村坐落在加陵江边,全村有四百多户一千七百多人。

北河村村支书谭树林和村长潘国庆热情接待了龙飞。

两人应龙飞的要求带着他把整个村子转了一圈,沿途龙飞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,两人都热情向他进行了解答。

转完村子来到村委会,谭树林和潘国庆让龙飞先喝茶休息会,还说已经安排伙食,必须吃了饭再走。

龙飞不便拒绝,有时候在一起正常的吃吃饭喝喝酒,能增加彼此了解,增进感情,也能为他接下来的工作有所帮助。

龙飞心里已经对北河村有了初步的致富规划,因为这村子紧临加陵江,而且距离国道也只有两三百米。

有水源,交通便捷,最适合的项目就是淡水养殖。

喝着茶,龙飞把烟散给大家,然后开始与谭树林和潘国庆闲聊起来,说是闲聊实际上龙飞带着目的。

“谭支书、潘镇长,我看见村里修了不少鱼塘,你们村看来搞养殖的还不少啊,收入怎么样?”

谭树林叹口气,回答说:“哎,这不是我们村靠着江嘛,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,有些村民们就自己挖了一些鱼塘养鱼,不过卖不上价,一年每亩除去成本能有个几百块收入。”

每亩几百块收入的确不多,龙飞点点头,进一步询问道。

“为什么卖不上价?是鱼的品种质量不好还是其它什么原因?”

“村民们养的是草鱼、鲢鱼和鲫鱼,鱼的品质没的说,毕竟是用江水养殖的。”

“只不过运到市区去卖的话路途比较远,半道上很多鱼就死掉了,可拿到镇上去卖又卖不上价,所以收入就不行。”

原来是这样,龙飞知道这是今后搞淡水养殖最大的瓶颈,如果解决不了,那就无法让北河村通过这个项目脱贫致富。

不过龙飞脑子里已经浮现出好几个解决方案,只不过最终选哪个方案,要根据到时的情况来定夺。

“谭支书、潘镇长,其实我倒是认为北河村,应该利用现有优势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。”

“什么?还大力发展,龙副镇长,到时养那么多鱼卖给谁啊?”

潘国庆比谭树林要年轻得多,血气方刚,说话比较直接,听了以后有些着急了。

“潘镇长别急,我只说了一半,至于运输和销售的问题,我到时会帮你们想办法解决。”

“这样吧,我回去以后需要落实一些事情,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弄一个方案,到时我们再一起商议这事。”

龙飞其实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