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7章 没必要遭那个罪(2 / 2)

孙志高转过身,目光闪烁看向王安石。“官家虽已下诏,但真正的难关才刚刚开始。“

王安石捋了捋胡须,眉头微蹙:侯爷所言极是。”

“京西北路虽非豪强最为集中之地,各州县官吏与地方大户盘根错节,丈量土地无异于虎口拔牙。”

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,得到消息的户部尚书姜伯游匆匆跨入堂内。

拱手道:“二位大人,下官来迟了。”

孙志高迎上前去:“姜尚书,来得正好,请坐。“

三人围坐在一张檀木方桌前,桌上摊开一张京西北路的舆图,密密麻麻标注着州县村落。

孙志高用手指点了点图上几处:“据我所知,这几处庄园皆有隐田之嫌,需重点核查。”

姜伯游眉头紧锁:“侯爷,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。”

“下官听闻,朝中已有大臣对官家独断专行颇有微词。“

王安石冷哼一声:“那些尸位素餐之辈,终日只知维护自家田产,何曾想过天下百姓之苦?”

“就该以雷霆万钧之势,将其全部扫除。”

孙志高轻轻摇头:“介甫兄,此言差矣。改革之事,需循序渐进,不可操之过急。”

“我等虽得官家支持,但若激起众怒,只怕适得其反。”

“唉!”王安石叹了口气,无奈道:“可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!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窗外雨声渐密,打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。

姜伯游压低声音:“朝中多有对侯爷不满之语,其中以御史中丞司马光为最。”

孙志高神色不变,只是手指在舆图上轻轻划过:“意料之中!这司马光在洛阳有良田千顷,此次改革首当其冲。”

“千顷!”

姜伯游闻言也是震惊异常。

千顷啊!!

那可是十万亩!

这得是多少的粮食,朝廷为此少了多少天赋。

田赋受土地等级、地区差异影响。

可既然是司马光兼并的土地,那必然是良田。

二十而税一。

一千顷为十万亩,若按亩产一石估算,十万亩总产量就是十万石。

田赋约为五千石。

而北宋田税一年征两次,分夏秋两季。

这就是一万石。

“那侯爷打算如何应对?”王安石姜伯游眼中闪过一丝忧虑。

孙志高微微一笑:“

三司共同督办此事!有监察御史,还有皇城司随行!!地方官员不敢明目张胆阻挠。”

姜伯游依旧犹豫道:“可那司马光毕竟是御史中丞,御史当中……”

“正因如此,才更要拉御史台下水。”孙志高眼中闪过一丝精光。

等的就是这些人伸手。

正好将他们的爪子一一砍掉。

昏黄的灯光下,三人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很长。孙志高取出一卷竹简,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地田亩数据。

“这是去年秋税收缴的账册,“孙志高指着其中几处,“你们看,这几处州县上报的耕地面积与十年前几乎无异,但粮食产量却增加了三成有余。“

姜伯游倒吸一口凉气:“这意味着...”

“意味着要么他们以前瞒报了产量逃税,要么现在隐瞒了新增的耕地

王安石接话道,眼中燃起愤怒的火焰道:“无论哪种,都是欺君之罪!”

孙志高轻轻合上竹简。

“为此我们这次去,不仅要丈量土地,更要查清这些数据的真相。”

“介甫兄,你负责拟定具体的丈量方案,而姜尚书则是要调派户部精通算学的官员协助。”

“还有……”

“不要给予惩处,我们此次主要针对的是诸如司马光,吕诲这样的巨贪之流。”

“其余人,可以从轻发落。”

“当初范公庆历新政未能成功,究其原因非是政令不善,而是树敌太多。”

“改革如同医病,需先固本培元,再徐徐图之,此次选择京西北路为试点。”

“正是出于这个考量。”

说实话,孙志高心中也有些没底。

好在……

他已经让鲁智深他们,去寻找梁山泊作为山头落草,

如果事不可为……

那就只能不破不立了。

当然了,这是不到万不得已,孙志高不会做出的选择。

毕竟……

如今在汴京城中的日子,过的简直不要太舒服。

没必要遭那个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