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高度2000保持,速度400保持,前方就是预定空域,‘灰背隼’02,注意观察上方!”
“明白!”
属于战术航空队的这些“飓风”全部配备了空地与空空两用的无线电通话设备,使得战术指挥尤为方便,加之飓风还有良好的操纵性和起降性能,坚固的机翼和机身甚至能够胜任对地打击任务,郭茂森对这架新座机十分满意。
如果硬要他找一个缺陷,那他也只能挑出后向视野较差和加速较迟缓这两个问题了,总体瑕不掩瑜,比那些双翼机强多了。
不过,还有一点让他十分疑惑,那就是军械局对“飓风”式的改进重点放在了进一步加固、提升载重机体的水上型与对地打击型上,并没有进一步改善“飓风”空战性能的打算,这显然不符合航空队一贯“技术优先”的作风。
对此,楚清给出的回复是:“航空技术的进步远远超乎预期,新机型的作战效能对‘飓风’是颠覆性的超越,改进‘飓风’已无必要。”
“飓风”式的作战效能已是独步天下,比“飓风”还要强力的机体,究竟是什么样的空中猛兽?郭茂森只能继续憧憬着。
“各机注意,我们已到达预定空域,分散为四机编组扩大搜索范围,进入战斗后以双机编队自由展开!”
注意力重新聚焦于飞行任务上,郭茂森监视着下方蔚蓝的海面,而在编队另一侧的副大队长则观察编队上方,搜索着敌人可能的踪迹,此次演习只设情境,不设预案,重点在于对抗交流,故双方模拟的是一次空中扫荡任务,目的在于消灭该区域活动的敌机编队,争夺该空域的制空权,彼此之间不清楚高度与方位,也不让那部对空雷达介入作战。
今天的太溪海域大部晴朗,但在郭茂森前方的正好是一片波状层积云,形似海浪,云底目测在1500米,接下来怎么做?
“各机注意,保持队形拉升高度至2400,我们从云层上飞过去!”
没有丝毫犹豫,郭茂森下达了拉升高度的命令,如果是在平时,或许他还可能会下达俯冲穿云的命令,但面对的对手是情报中惯用俯冲攻击战术的铁血国航空队,降低高度就意味着露出破绽。
“灰背隼”发动机的悦耳叫声中,“飓风”机群向上拉升,在飞掠层积云顶部的一瞬间,他注意到了左翼稍高处有一排小黑点——————圆滚滚的机身与铁灰色的涂装宣告了它们的身份——————出自信天翁公司首席设计师罗伯特-特伦之手的L25!
“9点上方,敌机12架!”
“保持队形,全体左转爬升接敌!!”
郭茂森的大喊在无线电通讯频道内响起,各机纷纷向左前方拉起,迎着铁血国航空队对冲过去,而对手显然也已经发现了它们,开始向左下方俯冲,两支编队的相对速度已经超过了800公里每小时!
郭茂森心中产生了短暂的后怕,这些铁血国战机正躲在云层之上伺机而动,要是刚才选择俯冲穿云,那现在双方的高度差可就拉到近千米,猝不及防中掠袭而下,杀伤效毋庸质疑!
由于他应对正确,双方此时的高度差不超过200米,在提前有了防备的情况下不算大劣势,双方高速迎头对冲,比拼的只有勇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