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 “噬灵微菌”在哪儿?【中】(1 / 2)

获得快乐和避免痛苦,是所有物群的一种下意识地感受到的、躯体性的、可持续的反应机制。

当然,不排除有的物群会努力寻求痛苦,但它根本上是一种另类的快乐满足方式,也因此寻求自虐虽然较少,却并不罕见。

所以,杜布以为,“趋乐避苦”是一种天道。

对于杜布的这一论断,阿花深以为然。

——

因为“趋乐避苦”之天道不仅体现在“吃拉”方面,而且体现在“劳休”方面。

劳动会付出体力和脑力,更经常地可能带来能量的过度消耗,从而导致痛苦。

所以,厌恶劳动是“趋乐避苦”之天道的反应。

相反地,躺平、嬉戏和游玩可以让身心都得到满足,因此得到追求。

当然,任何食物或生活中的东西,对于虫鱼和鸟兽来讲都不是唾手可得的。

因此,必须付出劳动,去获得食物。

由此来看,获得的快乐大于付出的痛苦,因此是相当值得的。

看起来,如果有了充足的食物供应,那么特定的生命完全可以选择躺平,就如同猪圈里被圈养的家猪一样。

就像野狗或野猫等,如果它在娃娃的时候就被收养,并且给其提供尽可能多的食物,那么它可能肥得比猪还厉害。

而在野外,哪怕是家猪,也需要持续的劳作,才能得以生存下去,所以它们就与野猪、野狼、野狗、野狼、野狐等一样,保持了良好的体型。

——

家猪只要躺平,就能获得食物及与之相关的快乐。

这即是一种幸运,又是一种不幸,因为最终家猪付出的代价是自己剩余的生命被夺取。

要说人类“杀猪”或是杀害了猪的“生命”,其实不是一种准确的表达方式,因为更准确地说,是人类只是“截取”了猪的生命中的一部分。

如果说家猪是“躺平”一类的代表,那么“屎壳郎”就是“勤奋”一类的代表,似乎它们很愿意为了获得食物而放弃休息,似乎是自虐一族中的“王者”。

然而,屎壳郎本身是之堆积粪球的行为,是一种累积食物和为繁育下一代作准备的行为。

那种生育出下一代和传宗接代的快乐,远远超过了付出劳动之自身。

更进一步地讲,如果给屎壳郎积累足够的粪球,那么它们的劳动量会减少很多,选择嬉戏、游玩或躺平的可能性则会大大上升。

——